木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回顾历届黑木耳节小小黑木耳创造62亿大财富《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2 16:48:58 阅读: 来源:木炭厂家

回顾历届黑木耳节小小黑木耳创造62亿大财富

牡丹江大鹏新闻网讯 明日,中国·牡丹江第五届黑木耳节暨世界发展中国家食用菌产业论坛,将在牡丹江畔璀璨绽放。历经三年的期待,牡丹江人将再次为雪城名满天下而感到自豪与骄傲。据统计,截至去年末,我市食用菌栽培产量已达到28.3亿袋,实现产值62亿元,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58元。

时光荏苒,走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历程,牡丹江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食用菌产业绕不开的话题。2011年,我市食用菌总产量实现142万吨,占到了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5%。其中,黑木耳产量达到116万吨,占到全国黑木耳总产量的35%,黑木耳交易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也就是说,我国居民餐桌上,每三盘黑木耳,就有一盘产自牡丹江。

发展成就的取得,与一个名字无法分开,她就是“中国·牡丹江黑木耳节”。当我们以时间维度观察,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黑木耳节,都可以看作是牡丹江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产业与展会相互交织成长,绘出一条产业规模与行业影响双双上扬的完美曲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牡丹江黑木耳节的展会史,代表着牡丹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史。在黑木耳节史料记载中,在亲历者的回忆中,一幅雪城食用菌的产业发展画卷渐次展开。

第一届黑木耳节:绚烂舞台的奠基

2004年9月22日,首届黑木耳节暨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拉开帷幕。虽然这只是一次县级展会,在如今已有百万“家底”的耳农田大军眼中,参加首届黑木耳节是他人生的重要机遇,这一年我市食用菌产量突破4亿袋。

2004年9月22日,东宁县大肚川镇耳农田大军差点儿错过了人生中的那个重要机遇。按他的话说,如果那一天没带着自家的黑木耳到县里“瞅瞅”,百万元的家底也不会来得这么顺。

改变田大军命运的,是第一届黑木耳节。2004年,在牡丹江市的支持下,东宁携手中国食用菌协会,谋划了这届节会。主办者力求展示黑木耳产业发展成就,扩大市场知名度,由此开创了黑木耳节的先河。

我国是世界上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出于对食用菌人工栽培认识不足等原因,直到1990年代我国才超过欧洲等国,成为食用菌生产大国。也恰巧在这个阶段,我市食用菌产业悄然登场。

从起初的伐木栽培,到后来的袋栽摆放;从开始的零售收购,到后来的大宗交易,牡丹江食用菌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进入新世纪,初具雏形的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政策的推动,我市开始通过“有形之手”,对产业全面发展加以催化。

2003年,牡丹江市在全省率先注册成立了市(地)级食用菌协会,各县(市)供销社也相继成立了县级食用菌协会。各级协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食用菌专家报告会、现场会,为产业发展培训了合格的生产者。同时,我市还制定下发了《牡丹江市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编制印发了《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谋划。

一时间,食用菌产业在牡丹江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2004年,我市食用菌产量达到4.2亿袋,是2001年的1.6倍,这在当时国内已属高位。一场展示成就节会的到来,此时显得顺理成章。

2004年9月22日,首届黑木耳节暨无公害黑木耳技术研讨会在东宁县拉开帷幕。虽然是一次县级展会,但仍吸引到中国食用菌协会和省、市相关负责人以及460多名中外客商前来参观洽谈。8年后的今天,东宁耳农田大军仍能清楚地记起当年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闯实”的他,夹着自家的产品在节会上向外地客商推销,没想到与一位浙江商人结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生产规模得以在此后一段时间持续扩大。

事实上,由于时间较远,关于首届黑木耳节,能搜集到的信息较为有限。它就像一粒投入水中的石子,波澜起伏后便成为人们心头的些许记忆。但当它再次浮出水面时,却已在产业这只“牡蛎”的滋养下,成为一颗令人瞩目的珍珠。

第二届黑木耳节:质量效益的推动

2007年6月22日,第二届黑木耳节在牡丹江开幕;节会上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牡丹江市“中国食用菌之城”称号;食用菌机械首次精彩亮相,来自海林镇的菌农马连涛被黑木耳标准化栽培景象所震撼;这一年我市食用菌产业加快了标准化建设的步伐。

“这片园区真不错,一袋袋木耳跟在工厂里种出来似的。”2007年6月23日,海林市海林镇菌农马连涛有机会参加了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暨第二届黑木耳节参观活动。在东宁镇大城子村黑木耳示范区,他为标准化栽培景象所震撼,惊叹的语言被采访记者记录下来。5年后的今天,他参股的食用菌标准化栽培园区,在牡丹江已小有名气。

除扩大知名度之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节会的一项重要功能。在实现食用菌规模化栽培后,通过展会交流提升栽培质量,成为了第二届黑木耳节使命之一。

2005年,由于发展迅猛,我市的食用菌产品结构呈现出“大路货”居多的不利态势,这在以质论价的食用菌市场中很难形成优势,使得牡丹江的这个食用菌“老大”在市场上并没多少“发言权”。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市食用菌产业迈出了转型的步伐,通过连续开展“标准化生产年”等系列活动,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质量效益的快车道。

在此后举办的第二届黑木耳节上,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展示也成为了节会的重头戏。通过一系列参观研讨活动,我市菌农代表和各地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了国内先进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模式,而菌农户均收入3.9万元的现身说法,则让参观者倍感震撼。来自海林的马连涛便在这次活动中茅塞顿开,认识到了品质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几个乡亲合伙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此外,食用菌机械也从这次节会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此后各届黑木耳节的重要展出部分,推动了全市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市供销社的数据显示,第二届黑木耳节后的2008年,全市食用菌产量为15.3亿袋,约为2005年的2倍,但2008年全市菌农平均收入却约为后者的3倍,标准化生产带来的效益跃然纸上。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届黑木耳节首次冠以“中国·牡丹江”字样,由展示县域特色经济的小节会,蜕变为展示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大平台。节会期间,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牡丹江市“中国食用菌之城”称号,授予东宁县“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称号。借助于在牡丹江市召开的全国新农村小蘑菇现场会,第二节黑木耳节“借梯登高”,在全国产业人士面前精彩“亮相”,其自身影响力实现了首次质的提升。而这样的荣耀,还将随着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前行,在此后不断到来。

第三届黑木耳节:科技创新的布道

黑木耳节正式升格为省级展会;参展展品涵盖了食用菌生产的每个环节,参展的菌种企业业务员杨铁新被热情的菌农踩掉了鞋;小孔黑木耳、秋耳栽培成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新秀”。

2008年9月9日,第三届黑木耳节暨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召开。在开幕当天的展会上,参展商宁安金菇食用菌种公司的业务员杨铁新被热情的菌农踩掉了鞋,带来的新菌种也被来自全市各地的菌农抢购一空,省内外一些销售商还与他们签订了区域专营协议。

川流不息、热情高涨……如今查阅关于第三届黑木耳节的报道,媒体频频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时的盛况。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从中可以观察到,从此届黑木耳节开始,食用菌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始代替“开车收购”的经销商,成为了节会真正的主角。而这一现象的产生,则是菌农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和全市食用菌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在政府、企业、科研院校、菌农的携手努力下,我市通过“科技推广年”等一系列活动,一大批食用菌生产、加工新技术新成果得到转化和推广,食用菌产业走上了技术导向的快车道。全市大面积推广了黑木耳小孔栽培和秋耳栽培技术,双孢菇无稻草栽培等新技术试验并获得成功。其中,全市小孔黑木耳栽培量和秋耳栽培量已占据了黑木耳栽培的相当份额,其价格比普通黑木耳提高近一倍,带来了菌农效益的持续提升,更使得我市在国内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标准地位逐渐确立。

“对于我市食用菌产业技术标准的进一步提升,第三届黑木耳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市供销社副主任梅静一说,节会共吸引了全国150多家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单位参会参展,展品包括菌种、专用菌肥、消毒灭菌药剂等10多类、4000多个品种,推介新产品新技术100多项,涵盖了食用菌生产的每个环节,现场销售额达到了百万元以上。我市还举办了黑木耳产业高峰论坛,使得此后牡丹江始终站在国内食用菌技术与标准的排头。

让人难以忘却的是,第三届黑木耳节还开创了多项先河。此次节会正式升格为省级节会,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份量和档次都得到有力提升。为突出耳农的主体性,烘托节日气氛,本届黑木耳节期间还举办了黑木耳单产大王评比、黑木耳栽培技能擂台赛、大型文艺演出等节会活动。节会还扩大外延,蜂、蚕等我市特色农产品初次登台,与食用菌共同展示我市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风采。

第四届黑木耳节:“金字招牌”的见证

2009年6月26日,第四届黑木耳节在牡丹江市隆重开幕;我市共达成贸易和招商合作意向、协议、合同33个,合约总金额35亿元,实现招商引资额30.8亿元;牡丹江中龙食品、海林北味、东宁雨润等产业龙头企业成为节会的“明星”。

筹备期,展位预订火爆;开幕前,200个标准展位全部“名花有主”;展会中,合作交流氛围浓厚,签约合作、高峰论坛、专业会议、文艺演出……2009年6月26日,梅开四度的黑木耳节移师牡丹江市举办,并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国内行业大型企业将其视为重要的品牌展示平台。

是年,随着我市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的落户与发展,“品牌”二字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通过产业政策扶持,牡丹江中龙食品公司、绥芬河维多宝公司等一批食用菌加工型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北味”食用菌即食食品项目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猴头菇深加工企业;“江苏雨润”投资建设了黑木耳与山产品交易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黑木耳集散中心。这些企业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使得牡丹江的食用菌产品不仅进入了沃尔玛等多家国际连锁超市,还打入了俄罗斯、日本等国际市场。

经历了由县级展会到国家级展会的嬗变,黑木耳节本身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磨砺着自身的品牌,奠定了食用菌第一展会的行业地位,激情地释放着自己品牌的力量。在第四届黑木耳节上,我市共达成贸易和招商合作意向、协议、合同33个,合约总金额35亿元,实现招商引资额30.8亿元。

伴随着四届黑木耳节及201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牡丹江邀请赛的成功举办,我市将“中国食用菌之城”、“中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市”这些“金字招牌”收入门下,“中国猴头菇之乡”和“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等荣誉也落户海林、林口等地,我市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品牌大市,产业发展因此实现跃升。

截至去年末,我市食用菌栽培产量已达到28.3亿袋,实现产值62亿元,拉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2058元。黑木耳、猴头菇等骨干品种产量列全国第一位,越冬耳、吊袋栽培、替代料栽培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世界黑木耳看中国、中国黑木耳看雪城”得到业界广泛认同。食用菌栽培现已覆盖全部县(市)区,建立了6个黑木耳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区,2个滑子蘑标准化示范带,10个国家级猴头菇、双孢菇、香菇等特色示范小区,带动百万袋以上生产专业村318个,标准化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在暂别黑木耳节三年之后,第五届黑木耳节已走到了面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本届黑木耳节惊艳世人,牡丹江食用菌产业将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品种结构优化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由食用菌大市向食用菌强市的跨越争先。

(责任编辑:金玲)

广州优登汽車用品有限公司

广州碟普文化传播公司

广州安雷克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