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再访张黎明蓝领创客用心点亮万家

发布时间:2021-01-08 19:28:52 阅读: 来源:木炭厂家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张黎明

去年11月,新报曾报道了张黎明团队研发搭火“钢铁侠”项目的消息。

天津北方网讯: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有一位坚守配电抢修岗位31年,完成2万多次抢修“零事故”的“国网工匠”:他巡视线路8万多公里,亲手绘制抢修线路图1500多张,被称为供电抢修的“活地图”;他依托“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平台,实现技术革新200余项,团队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他就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配电抢修班班长兼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

“活地图”铸匠心

职业习惯让张黎明养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他喜欢随身带着笔记本,沿着不同的电力线路溜达,记录所辖线路的沿途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回来后再把一条条线路图精确地绘制下来,并弄清所有配电线路所带的用户及用电性质。慢慢地,他对单位所辖线路的全部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点等情况了然于胸,被同事们称为抢修“活地图”。

伴随着长期的抢修实践,他还练就一手事故诊断的绝活,可以根据停电范围、故障周围环境、天气情况、线路设备健康状况以及线路保护动作情况等,迅速判断出事故的基本性质和位置,甚至准确地判断出故障成因和故障点,在抢修任务中为及时恢复送电赢得宝贵时间。

1998年,张黎明担任天津市塘沽供电局供电管理所线路运行专责师。辖区内共有8条220千伏、8条110千伏、32条35千伏、58条10千伏线路,这些线路又都装在了他的脑子里。同事们说,在抢修中无论出现多么大的疑难问题,只要是“张师傅”一到场,很快就能查找到事故的病因,他是急修班名副其实的主心骨。

小服务大爱心

2007年,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对于从管理岗转为待遇较低的工人岗,张黎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只要是组织需要,管理岗和工人岗对我都不是问题。我喜欢抢修工作,我愿意到第一线去。”同时,张黎明和队员们也许下了承诺——“黎明出发,点亮万家!”

“黎明服务队”成立之初,发生了一件让张黎明记忆犹新的事。当时,杭州道小区郑奶奶家中抽油烟机漏电,安装上新抽油烟机仍然漏电,商贩处理不了又把旧机器换了回去。结果老人发现家里所有电器的外壳都带电了,摸哪儿都麻手,无助的老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黎明服务队。这种情况并不属于电力公司管辖范围,但是服务队对老百姓做出过延伸服务的承诺。张黎明马上带着队员来到老人家中,经过检查发现漏电原因是老人家中的电源插座存在接线问题,很快把问题解决了。郑奶奶拉着张黎明和队员的手说:“你们说到做到,是给老百姓干实事的!”这件事让张黎明感悟到重诺守诺的力量,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多年来,张黎明带领服务队与11个社区150余户老弱孤残群众确立帮扶关系,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惠及居民10万余户。张黎明经常跟队员们说,“我们就是电力120,不管大毛病小毛病,所有与电有关的,都必须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人梯”奉献心

说到奉献,张黎明总会想起工作初期,跟着老师傅们干运行、学抢修的日子。

1989年的秋天,一场雷雨后,220千伏韩大线的219铁塔绝缘子遭雷击。张黎明随几位师傅奉命前去带电抢修,到达事发地点,抢修人员们发现故障铁塔位于一个回形的水塘中央,要想攀上铁塔,只能穿过这片水塘。按照规程,带电工器具和作业人员身上不允许有一点潮湿。为了尽快恢复送电并保证带电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年近五旬的张连运和孟祥芳二位师傅毫不犹豫就跳进泥塘,站到水里,用肩膀扛起梯子架起了一座“人桥”,让作业人员带着工具从“人桥”上通过。那一刻,师傅们身先士卒的身影给张黎明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16年11月20日,一场大雪后,滨海新区拥军里小区忽然停电。不到半小时,张黎明的抢修车就赶到小区,火速开始排查,发现是一段埋在地下的电缆出现故障,只要爬到电线杆上将相应刀闸断开进行隔离,小区就能恢复供电。可当他和同事到电线杆旁时却发现,电线杆已经在风雪中结冰,用于登杆的脚扣固定不牢,难以攀爬。于是他们砸开一段冰层,装上脚扣,张黎明与其他两名人员作为“人梯”,用肩膀牢牢顶住脚扣,托举操作人员用加长至5米的拉闸杆上杆作业。“好了!”听到张黎明这句熟悉的话语,居民提到了嗓子眼儿的心立刻温暖起来。

为梦想敢创新

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他先后制定创新项目管理流程11个,建立创新孵化基地、创新工作室和班组创新工作坊的“三级联动”机制,着力打造“众创、青创、班创”平台。

长期从事配电抢修工作,张黎明一直有个质朴的梦想:让60多万企业用户和260万居民想用电时就有电。为了这个“让用电户感觉不到停电”的梦想,张黎明带领服务队不断开展创新实践。

带电作业被称为电力行业最危险和技术含量最高的专业,需要人站在斗车上在十多米高的地方把线接上,随时会有触电、高空坠落等危险。张黎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16年,受到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启发,张黎明首次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带电作业机器人研究方案,同时,提出远程遥控和“一键操作”,实现操作性机器向人工智能装备转化。当时,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的参数及指标,核心技术需要自主创新。张黎明迅速组建团队,与清华大学、国网南瑞集团等联合攻关研发导线上的“钢铁侠”项目。目前,第二代实用化、小型化、真正能用于带电作业的机器人正在研发中。经测算,该项目投入使用后仅在天津地区推广应用,每年就可节省各类费用1200余万元。

如今,张黎明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公司培育创新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众多基层“创客”,他们中有9人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166人提升了技能等级。2013年,工作室被评为天津市“十大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单位”。他本人也成为天津市电力系统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一线工人。

从抢修到创新,从管理到服务,张黎明用一次次行动书写了敬业精神,带动了时代新风,用一次次出发,点亮万家灯火和人们心中的明灯。

关于护士长的竞聘书

捉迷藏游戏

我有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