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木炭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童玮亮:一起捐助西部孩子

发布时间:2021-11-22 18:29:30 阅读: 来源:木炭厂家

有时候科沃斯扫地机器人尘盒清理有什么注意事项,我们就是其他人命运中的一只手臂,其他人同样也是我们的。我们把手臂伸向他们,我们把他向前拉了一把,或者从背后把他向前推动了一些,至于这些短暂的和整个命运的力量相比非常微不足道的动能是否能使他进入一个更能推动他的轨道,我们无人知晓。我们能做的只是伸出手,不要期望得到什么回报,也不要期望你拥有救世主般的力量可以单独改变他人的命运。

——摘自“携手行动”网站

2005年,童玮亮从上海来到北京,在国内一家炙手可热的知名互联网科技公司担任副总裁。2005年到2008年这三年,是童玮亮在互联网行业实践精英价值的三年。但实际上,他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打拼了12年,只不过相对于现在,他的过去鲜为人知。

一个炎热的午后,童玮亮坐在咖啡馆里,细细回顾着自己的“Needahand(携手行动)”。

自2000年到2008年,捐助西部孩子的“Needahand(携手行动)”一直在默默进行着。8年来,童玮亮和他的几个朋友一直在以民间自发公益组织的方式实践着对西部学生的教育责任。

“我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年轻的时候身上都流淌过愤青的血液。比较悲观、爱好亚文化,‘Needahand(携手行动)’就是从当年的亚文化网站‘暗地病孩子’里分离出来的。”

表达时,他很注意措辞,尤其注意记者提到的“机构”字眼,并且坚决地将其纠正为“组织”。他其实不愿意理会这个公益组织是否有政府背景,“我们惟一需要的只是行动,尽所能地去做一些事情”。

从“暗地”分离出来的“携手行动”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会做一些事情,并不是因为从最开始的时候你就有什么目的,更多的是因为一种机缘。觉得它是一件必须要做,而且你也能够做到的事情。”

1996年,中国互联网迎来第一次浪潮的时候,童玮亮是最早的一批弄潮儿。

1998年,出于兴趣爱好,童玮亮创办了“暗地病孩子”网站。这个以诗歌、摇滚乐、影像、小说等为主的亚文化网站,聚集了安妮宝贝等一批国内崇尚亚文化的文人。童玮亮也因此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朋友。

“2000年,我的一个好朋友丛峰在甘肃的黄羊川职业中学做支教。”支教的丛峰给童玮亮介绍了他所目睹的黄羊川:海拔2500米,年降雨量仅300毫米,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及自然资源的匮乏,加之当地没有其它经济产业,镇上的人改变现状的能力非常脆弱。为了缓解家庭一时的经济困难,除了种地,不少学生初中还没毕业就去河西、新疆等地打工,每年都有不少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而他们一年所能挣到的钱也仅仅处在维持家庭基本开销的水平上。

所以,在当地孩子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男孩15岁左右就外出打工,女孩不到20岁结婚,这种状况甚至成为当地一种难以突破的传统。

“我和丛峰沟通后了解到那边的孩子需要帮助,于是就发动‘病孩子’上的一些朋友和网友进行针对性的捐助。”这一捐助被冠以“Needahand(携手行动)”沉头资料,但是由于参与的人比较多,童玮亮将“Needahand(携手行动)”从“病孩子”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公益网站。

“实际上,上学对他们来说才是能够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 考虑到当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童玮亮和丛峰决定发动大家为孩子们捐一些图书。

“网友募捐的第一批图书有2000多本。最初只是在黄羊川职业中学校内提供借阅,但是后来发现一个问题,书发到孩子手里之后,不是被带回家就是被孩子弄丢,图书的传播性并不强,单本图书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学校方面懒于管理,很多班主任怕影响学生学习,不让学生去借书。我们就决定把图书室开在镇上,对所有人免费借阅,不但学生能看到这些图书,包括一些成年人也都可以借阅,图书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通过当地老师刘东尧的关系,他们租到黄羊川邮电所,作为镇上第一个对外免费借阅图书的图书室。

“图书室不大,大概几十平米,但离当地的小学和中学都很近,本来是刘老师的妻子开裁缝铺用的,这下成了开在裁缝铺里的图书室。”

童玮亮对这种模式很认同:“在管理图书的同时还兼职在图书室中央开裁缝铺,平时刘老师的夫人帮别人做做衣服,这种做法一是可以解决管理员的生活问题,二是解决了图书室需要一个长期管理员的问题”。

那一年,“Needahand(携手行动)” 正式启动。

那一年,童玮亮在Needahand网站上贴出这样一段文字:“我们惟一需要的只是行动,而所谓的意义,会在我们行动过程中自然产生。请伸出您的手,那么,也许握住您的手的人也将伸出他(她)的手被下面的人继续握住”。

不想做大

只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

即使在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要职,童玮亮MSN上“一起捐助西部孩子”的签名却一直未变。

这不是出于张扬,恰恰相反,童玮亮很克制——从2000年到现在,“携手行动”一直都是在比较固定的范围内坚持。

“捐助者主要是一些过去在‘病孩子’发表文章的朋友,还有一些在国外的喜欢亚文化的朋友、朋友的朋友、朋友的网友。”记者从携手行动网站上列出的捐助明细中大致数了一下,捐款者有100多人,捐书者有400多人。

“我们并不想做得太大,只想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不搞官方的,不挂靠,这是我们的原则。”

“大家一旦进行了捐助,就有权利知道这些捐助具体发挥到了什么环节上,用到了谁身上。为了能让大家知道我们做的事情确实是对具体的人产生了实质的用处,大家捐了多少本图书,现在有多少人在看,每个环节都会记录在案。”

在“Needahand(携手行动)”的网站上,捐助者很容易就能看到图书和款项的具体明细:“谁,什么时候,在哪儿,捐了多少本书,多少块钱,这些书具体怎么处理的,钱具体用在哪个孩子身上了”,都有很详细的记录。“虽然事情很细微,成效也许不够明显,但是很具体,你能够实实在在地看到。”相对于一些政府公益机构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携手行动”的作用更直接,这也是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挂靠政府公益机构的重要原因。在谈话中,童玮亮还隐约流露出,他们一直维持现状进行资助,也是因为对挂靠官方机构的高额费用承受不起——这是一个客观因素:“把有限的钱用在实实在在的地方,我们自己也安心”。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影响力

“暗地病孩子”的页面黑暗阴郁国标附件资料,文章压抑颓废,每一篇都散发着死亡和暴力的气息。然而生活中的童玮亮却没有那么另类,用他的话来概括是“虽然悲观但不叛逆”。

“像一块碎石或者礁石,要么随波逐流,顺流而下,要么被流水打磨得圆润光滑再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方式,只会死。”

“那时我也想过,我们这批人混得最好,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混得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最终成为中产阶级。但是不论如何,因为年轻时的一些理想,更多的人可能还是会选择做一些关于公益的事情。”

他不否认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最初做‘病孩子’的时候是为了给有共同志趣的朋友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后来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人都有做公益事业的心愿,即使会花费他们很多的精力。我也一样,做网站是为了解决实际的问题,也是为了内心的需要,和自己能得到什么无关。”

目前就读于兰州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宋强,曾经受到过“携手行动”的资助。他告诉记者:现在在黄羊川,十五六岁就辍学外出打工的学生已经很少:“我们这两级,上初中和高中的人已经多了起来,现在还有不少和我一样上了大学。”他坦言。如果没有“Needahand(携手行动)”,或许他和他的同学现在过的只能是另外一种生活。

上学期宋强曾托丛峰找一个资助对象,但丛峰没同意。“我现在有机会就做兼职,学校每月还有生活费用,我想把生活费省下来,给图书室添些新书,虽然少,但希望自己也能帮助别人。我想我的帮助重点是在思想方面,我觉得我能行,这也是我的责任。”

只要有行动,这种想法会无限地传递下去,影响到更多的人,这也是“Needahand(携手行动)”的核心宗旨。

如今,“Needahand(携手行动)”捐助黄羊川的行动在持续进行着,当地的图书室也已存书四万余册,当地的70余名孩子从中受益。从2005年开始,已经有6名孩子在“携手行动”的资助下考上了大学。

现在,“携手行动”已经蔓延到青海黄南同仁、宁夏海原县关桥等。

“但凡做一件事情,不能仅仅靠激情来维持,就像“携手行动”坚持了8年,更多的靠的是理智和信念。”童玮亮说,“携手行动”仍将继续下去。

(马雪冬 )